一、缓解环境污染,守护生态平衡
减少塑料垃圾堆积:全球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超过 4 亿吨,其中大部分通过填埋、焚烧或流入自然环境(如海洋、土壤)处理。回收再生能大幅减少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塑料量,降低土地占用压力;同时避免焚烧塑料产生的二噁英等有毒气体,减少大气污染。
二、节约自然资源,保障能源安全
减少化石资源消耗: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、天然气等化石资源,生产 1 吨原生塑料约需消耗 3-5 吨石油。通过回收再生,1 吨废塑料可替代 0.8 吨原油用于生产新塑料。若全球塑料回收率达到 50%,每年可节约数亿吨石油,相当于减少对新化石资源的依赖,缓解能源紧张问题。
三、推动循环经济,创造经济价值
形成绿色产业链:塑料回收再生涵盖前端分类回收、中端分拣加工、后端再生利用等环节,能带动回收企业、加工工厂、再生材料应用企业等形成完整产业链,创造大量就业岗位。
降低企业生产成本:再生塑料价格通常低于原生塑料,且性能可通过技术改良满足多数应用场景(如包装、建筑、汽车配件等)。企业使用再生塑料可降低原料成本,同时响应环保政策,提升品牌形象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四、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,应对气候变化
塑料从生产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都会产生碳排放:原生塑料生产依赖化石燃料,排放大量二氧化碳;塑料垃圾填埋后会缓慢分解产生甲烷(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20 倍以上)。而回收再生通过减少原生塑料生产和垃圾填埋,能显著降低碳排放。据测算,每回收利用 1 吨废塑料,可减少约 3.5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,对全球实现 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 目标具有重要贡献。
五、提升社会环保意识,推动可持续发展
塑料回收再生需要全社会参与,从个人垃圾分类、企业责任延伸到政策支持,这一过程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公众对资源节约、环境保护的认知,推动形成 “绿色消费、循环利用” 的社会共识。当回收再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产业常态时,将加速全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,为子孙后代留下更清洁、更宜居的地球家园。